欢迎来到行读 • 全域研学服务平台
位置: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

洛阳非遗研学爆火,如何更好地“火”下去?

来源:洛阳网    发表时间:2024-07-25    浏览次数:1

上午在龙门石窟体验龙门二十品“非遗传拓”,下午到三彩小镇给陶器上釉色……夏日炎炎,洛阳不少景区、博物馆、研学营地等,都聚集着不少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研学的孩子们。

通过走访,洛报融媒记者发现,在洛阳内容各异的研学团中,非遗研学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、有趣的体验形式以及丰富的教育价值,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。

洛阳非遗研学团已排期到国庆假期

“体验传拓技艺,了解牡丹瓷的制作过程,洛阳之行让我对‘非遗’这个词有了初步了解。”“六天的非遗之旅结束了,在洛阳收获了很多,感悟了很多。”……近日,在我市一非遗研学营闭营仪式上,不少北京、上海和广州的学生和家长对洛阳之行感慨万千。

近年,国内研学游热情高涨。随着暑期到来,洛阳研学市场一片火热,非遗研学更是其中的“佼佼者”,吸引不少一线城市家长动辄花费数千元,让孩子“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”。在孟津区三彩小镇、伊川县青铜小镇、洛阳牡丹瓷博物馆等我市颇受欢迎的研学基地,随处可见前来参加非遗研学的孩子们。

“7月初至今,我们共开设了3期非遗研学营,每期100人左右,期期爆满!”洛阳交通运输集团研学项目负责人程永辉说。暑期以来,该集团延伸旅游产业链,主动开辟研学游赛道,其推出的“非遗记”研学项目,已吸引超300名来自一线城市的学生及家长参与。

除了常见的唐三彩、唐白瓷烧制等项目,该研学营还推出了洛阳铲锻制、孟津剪纸、河洛大鼓说唱等“小众”非遗项目,变传统游学为非遗研学,因其丰富的研学课程,每期研学营招募公告一发布,100个名额就会被“秒抢”,报名排期甚至已经排到了国庆假期,其中不乏来自港澳的学员。

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,孩子和家长都在学

为何洛阳非遗研学如此受欢迎?程永辉表示,截至目前,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,省级89项,市级240项,县区级千余项。全市现有10个省级非遗展示馆、11个非遗工坊,是学生们非遗研学的不二之选,丰富的非遗资源也为他们打造多样化的课程提供便利。

研学产品的设计灵感,既可直接来自非遗项目,也可从历史文化资源中信手拈来。比如龙门国旅非遗文化传播团队打造的香山诗会,以白园为场景,通过飞花令等形式,吟唐诗、行汉礼、拜白公、敬先贤,感受唐诗之韵,音律之美,文化之魂,让课本知识走进现实,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。

走访中洛报融媒记者发现,对于部分家长而言,为孩子报名研学课程的初衷颇具功利性,即为了考试。“孩子试卷中,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的考察逐渐增多,利用暑假时间补充相关知识,研学是我们的首选。”在洛阳博物馆,带娃参加“非遗记”的澳门游客王美川说。

在7天的研学行程中,最令王美川和孩子感到印象深刻的,是文物修复和三彩施釉课程。一个接一个的特色研学项目,改变了王美川报名研学的初衷。“不仅孩子在学,我也在学,到了洛阳我才知道,唐三彩的釉色在烤制前,用肉眼竟难以分辨!”她说,这样独特的沉浸式体验,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储备,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孩子的文化自信。

也有不少具有同感的家长,在结营之后通过小红书等平台,分享自己和孩子在洛参加非遗研学的作品和感悟,进一步推动了洛阳非遗研学的升温。

研学热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

如何让非遗研学热持续下去,并将其打造成为我市研学市场的一张独特名片?业内人士表示,非遗研学课堂是一种“另类”校园,能够让参与者从中汲取知识,产生获得感;让非遗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走向青少年们,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,这是一种良性的双向发展。

洛阳理工学院科研处教师成曦建议,发展非遗研学,要立足洛阳特色,着重打造与洛阳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的非遗项目,如洛阳铲锻造技艺、河洛大鼓、牡丹瓷等,并通过细分项目流程等形式,加快课程的推陈出新,以独特性和创新性提升老学员“回头率”。同时,需要结合当下年轻人喜好,开发新潮的实体研学产品,如“网红”三彩马等,以产品“倒逼”研学课程研发,开发出更受市场喜爱的研学课程;还可将VR等新技术应用于研学课堂,通过虚拟现实让学员们对非遗千百年来的发展产生实感,理解文化传承的不易,珍惜研学机会。

业内人士建议,我市应出台政策,鼓励多种市场主体参与进来,进一步丰富研学游产品供给,持续推进爱和小镇、三彩小镇、青铜小镇等非遗小镇建设,以片区化打造推动非遗与研学高质量融合发展,让非遗特色小镇成为洛阳非遗研学的一张名片,推动洛阳各级非遗在研学市场中焕发勃勃生机。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李晓楠 实习生 佘昆鹏 通讯员 张蓓)

推荐研学
相关资讯